
质量是兴国之道、强国之本,同样也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张明亮董事长在经商卖家用电器时就发现了国产货与进口货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和质量差别,国产货需要精挑细选,经常维修;进口货拿着就走,小到手电筒,大到电视机,根本不需要挑选,也很少维修。究其原因就是产品质量过硬,不但外观好看,而且里面的元器件过硬,功能稳定可靠。面对国货技术落后、质量低下的现状,他开始从心里重视质量,在成立三利自动化给水设备厂之后,对供水设备的质量更是严格要求,从原材料到工艺、从外观到功能,制定了一整套标准体系,每一道工序都严格要求,严格检验,精益求精。他从内心萌发了“我就不相信中国人生产不出世界一流产品”的雄心壮志。
1997年8月15日,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但对于从那时走过来的三利人,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当时董事长在车间巡查时发现,有一台控制柜的通风窗在机床冲孔时没有完全冲开,导致百叶之间有一处粘连,未达到设计标准与质量要求。但从生产到质检部门均无一人认识到此问题的严重性,控制柜依次通过了各道工序,直到在电气车间装配完成。眼看着不合格的控制柜就要出厂了,董事长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意识到员工尤其是各级管理干部质量意识低下的危机。董事长立刻组织召开现场会,让大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然而大家都觉得这点瑕疵无所谓,可以整修后继续使用。面对员工的麻木,董事长毅然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就是让责任人砸掉这台价值17万元、质量达不到标准的电控柜。在连工资都发不出来的1997年,这17万元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董事长就是要用沉痛的代价唤醒全体三利人高质量、高标准的意识,使三利产品好中求好、精中求精。正是这惊心动魄的一锤砸出了三利人的精品意识,砸出了三利人追求高精细严的优良品质,砸出了企业对用户的诚信和责任,砸出了员工“谁的责任谁承担”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展现了董事长作为伟大企业家的远见和魄力。从此,三利有了“厂耻日”“质量日”“质量月”和“五软三严”,有了达到世界领先的产品——水泵、电机。
水泵电机在开发之初,就定位世界第一。普通水泵电机刚刚开发出来几种型号,为了提高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董事长超前定位生产世界第一的水泵电机。董事长的办公室摆满了产品设计方案和零部件,每一个研发方案和零部件都亲自审核查看,对产品的设计、质量和档次无数次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在董事长的严格要求下,水泵电机的性能越来越稳定,设计越来越合理,产品的档次也越来越高,但至今未达到董事长的标准要求,因此水泵电机的改进创新仍在继续,我们坚信三利水泵电机必将成为世界第一。
2022年央视“3.15”晚会上,最爆炸性的新闻就是“土坑酸菜”事件,令不少人大跌眼镜,真没想到,我们日常吃的老坛酸菜竟是在土坑里工人用脚踩着生产出来的,既不卫生,也不道德,直接导致消费者对“老坛酸菜牛肉面”心生怀疑,不断有网友发出“再也不吃老坛酸菜”的声音。究其原因,还是企业重利润、轻质量,只看重眼前利益的思想意识造成的。它不仅影响了华容县80亿元产值的芥菜产业、13万华容人的生计,还影响到了康师傅等国际大牌企业的声誉,这次事件已然成为了行业的灭顶之灾。由此可见,产品质量是多么重要,忽视产品质量,就是一个企业走下坡路的开端,而比质量更重要的则是档次意识。
三利的产品从人无我有到人有我优、从合格品到精品、从质量到标准,成为行业的标杆,三利集团因“独特的技术、独特的质量、独特的信誉”成为行业领军企业,三利品牌成为国内驰名商标,走向世界,三利成了行业里质量和档次的代名词。“要有好产品,先有好人品”“高质量的产品是高素质的人干出来的,不合格的产品是不合格的人干出来的”,三利不惜成本、下大力气、持之以恒抓培训,培养高素质的人,提升产品质量,对不重视质量一票否决,谁的责任谁承担,“没有大多数人意识不到的质量标准,没有大多数人接受不了的管理力度,就不可能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三利对高质量、高档次的追求从未止步,三利的产品已经超出了产品的范畴,向着精品、奢侈品、极品发展。
三十一年来,三利靠着质量和档次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独特之路,让我们每个三利人都从思想上重视质量、在行动上狠抓质量,坚定不移走三利独特质量之路。三十年磨一剑,传承匠心,捍卫质量,三利人将继续在董事长指引的康庄大道上众志成城,为振兴民族制造、保障人类健康饮水谱写更加壮美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