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高质量的产品是高素质的人干出来的,不合格的产品是不合格的人干出来的。”
“产品即人品,要有好产品,先有好人品。”
“严把质量关,得到大多数人反对光荣;降低质量标准,得到大多数人拥护可耻!”
伟大的企业家总是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以简洁凝练而又内涵丰富的语言,揭示事物本质。二十八年来,集团董事长张明亮以非凡的魄力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带领三利人,紧紧抓住“质量”这一关系企业存亡的核心,亲力亲为培训教育,加大力度考核管理,总结出了许多经典的质量文化理念,探索出了一条严抓质量的独特道路,并把对质量的追求贯穿在一年一度的8.15质量月活动中,持之以恒,毫不放松,为三利大家庭的稳步发展奠定常青基业。
第一篇章 一锤砸出来的质量日
决定三利发展的重大思考与行动,源于经年累月沉淀的精华。
1997年8月15日,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但对于刚刚起步的三利,对于从那时走过来的三利人,却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当时董事长在车间检查时发现:有一台控制柜的通风窗在冲床冲孔时没有完全冲开,导致通风窗百叶之间有一处粘连,没有达到设计标准与质量要求;然而,无论是生产还是质检部门,均无一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几天之内,控制柜依次通过了各道工序,直到在电气车间装配完成。眼看着不合格的控制柜就要出厂但没有任何人重视,董事长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意识到员工尤其是各级管理干部质量意识低下的危机。
严抓质量,没有轻松愉快,没有现成答案,没有后退余地,没有徘徊理由。
员工质量意识低下是企业发展的大敌,三利要发展就必须建立一支全面进步、坚不可摧的团队。当时公司员工虽只有四五十人,但董事长特别注重学习教育,每周一、三、五思想教育,二、四、六技能培训,每天出差回厂几乎都过了晚上九点,董事长依然带着大家一起学习,讲解各种质量与技术问题。在这种大力度的教育与管理下仍然出现如此低级问题实在让人痛心,这是思想的麻痹,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更是三利百年基业的潜在祸根……董事长立刻组织召开现场会,让大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大家都觉得这点瑕疵无所谓,可以整修后继续使用。面对大家的麻木,董事长毅然做出决定:让责任人砸掉这台价值17万元、质量达不到精品标准的控制柜。在连工资都发不出来的1997年,这17万可是个天文数字,目的就是要用沉痛的代价唤醒大家高质量、高标准的意识,使三利产品好中求好,精中求精。
正是这惊心动魄的一锤砸出了三利人的精品意识,砸出了三利人追求高精细严的优秀品质,砸出了企业对用户的信誉和责任,砸出了员工“谁的责任谁承担”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展现了董事长作为一名伟大企业家的远见和魄力。从此,三利有了“厂耻日”“质量日”“质量月”,乃至“质量大革命”和“五软三严”,也才有了世界第一的产品。
第二篇章 严抓质量永远在路上
三利的变革,总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波澜壮阔的画卷。而历史,透过一个个重要时刻,为其标注下鲜明的印记。
经过1997年8.15的洗礼,三利员工已经深深意识到了产品质量的重要性,然而员工中粗制滥造、应付糊弄、投机取巧的思想根深蒂固,公司各部门、各项工作的质量问题仍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抓质量,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面对低级质量问题,简单的批评已经很难起到好的效果,公司果断提出一个更加严厉的考核办法:让质量低级分子上台曝光,面对全体员工做检查。此后,质量低级分子曝光成为必不可少的程序。“不讲质量可耻,欺骗用户有罪!”三利就是把用户的利益看得比天还要大,把欺骗和不负责任上升到对用户“犯罪”的高度看待。
严肃考核的基础上,公司采取了大张旗鼓表彰奖励“质量标兵”的措施,掀起了学质量标兵、敬质量标兵的活动,除了对质量标兵本人予以物质和荣誉上的奖励外,还为质量标兵的父母发放养老津贴,以此感谢员工父母培养出优秀的子女。2010年,公司为多次被评为质量先进的个人颁发“质量档次典范奖”,此后每年都颁发“质量标兵奖”。正如董事长所希望的那样,随着一代代质量标兵不断涌现,三利光明的未来一定不可限量!先进与落后的强烈对比,让广大员工深刻认识到:只有干出精品,才能获得物质和荣誉,否则只能被淘汰。
在此基础上,公司开展了形形色色的质量培训教育活动,其中以2006年第十届质量日开始的“精废品展览”活动最有成效。这次“精废品展览”涉及原材料采购、技术设计、产品加工、安装服务、行政后勤等产品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展出精废品数量200余例。此后,精废品种类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囊括了生产工艺的精品、合格品、次品、废品,还包括采购、技术工艺、安装服务、工程建设、文职岗位、生活用品等多个方面。产品领域由原来的“废品、合格品、精品”延伸到现在的“垃圾品、废品、次品、合格品、精品、奢侈品、极品”七个档次,并对服务工作提出了“高档次”和“低档次”之分,更详细体现了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差距。“精废品展览”活动让全体员工真正认识到精品和废品体现在价值上的巨大差异,对全体人员起到了巨大的震撼作用,这是公司质量教育的大胆创新和尝试。
2007年9月8日,质量日刚刚结束,董事长巡查时发现管件喷漆质量差、安全用电隐患等低级质量问题,便立即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在质量月期间,还出现如此低级的问题,可见质量工作抓得很不到位,8.15质量日会议根本就没有起到作用。为了唤醒全员的质量意识,董事长做出了一个惊人的重大举措:在全公司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质量大革命。质量大革命,就是革低级质量意识的命,保卫我们的“百年铁饭锅,三利大家庭”。
从9月12日到11月14日,在质量大革命两个月的时间里,公司除了严厉打击各种低级质量问题,更注重管理、技术、工艺的规范和理顺,共修订完善行政文件122个,编制工艺卡片126个,过程记录卡55个,修订和重新编制了57个作业指导书和检验标准;完成软硬件类改进项目25项,解决机械类问题28项,电气类问题33项;同时也涌现了一批先进工作者。
2008年,面对市场的重重困难,三利人抓质量的决心没有动摇。董事长在年初就定位,由抓质量扩展到抓“信誉、质量、档次、形象、效率”的五软管理,公司开始探索五软管理的具体措施,并制作了相关教育视频。2009年,公司成立“五软管理专业委员会”,掀起了讲信誉、抓质量、上档次、树形象、提效率的高潮,用软性的管理来促进硬性业绩的增长。此后,严抓素质、严抓纪律、严抓安全的“三严”管理丰富了“五软”的内涵,涵盖了企业软性管理的方方面面。“五软三严”管理是三利在抓质量道路上的又一次突破和升级,是三利快速发展的根本,更是董事长在企业管理上做出的卓越贡献。
第三篇章 质量管理硕果累累 任重道远
“胜利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经过28年的不懈努力,三利人的质量意识越来越高,各部门各项工作的质量、档次都取得显著成果。2015年,历经八年研制,三利智能电机和水泵横空出世。根据国家权威机构检测,三利水泵能效高出世界知名品牌产品3个百分点,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第一,“五年包换,十年保修”的承诺更彰显了三利对产品质量的绝对自信。特别是无吸程水泵,一台水泵取代一整套设备,全面实现无吸程运行,不对管网产生负压,掀起了二次供水行业的又一次革命!这充分彰显了三利人“不做世界一流,只做世界第一”高标准、高定位的豪迈情怀。2017年,三利“服务万里行”活动正式启动,公司集中300人的突击队伍与安装服务人员一起对全国设备进行全面普查,三利人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用无与伦比的产品品质和精益求精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赞扬!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际,三利人利用短短几个月完成了图纸、工艺、标准和产品实现过程定型,无吸程泵系列产品、户外供水设备、直饮水设备、户外饮水平台、智能移动万用房、智能水泵、高压电机、商业流动展车、房车等近四十种系列高精尖产品,为客户提供了更多选择,更加证明了董事长带领三利人开创的“抓质量、上档次”之路无比正确,这条路定会越走越宽广!
集团公司第24届质量月活动即将拉开帷幕,各大口高度重视,上至高层领导,下到普通员工,都积极进行精废品制作,为质量工作保驾护航。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员工质量档次意识的不断提升,随着工匠精神的不断培育,我们独特质量之路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胜利!
结语
“在三利,如果我有‘能用就行’的思想,我就是渣滓,应该受到惩罚;在三利,如果我有‘反正看不见’的思想,我就是渣滓,同样应该受到惩罚。”在公司十年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应时刻牢记以质量求生存,以档次求发展,向档次要效益。三利人紧跟董事长高定位、高标准、大发展的路子,打造出了世界第一的民族品牌,这是三利独特质量之路的伟大胜利,是工匠精神的伟大传承,为民族企业走向世界树立了标杆和榜样。
面对质量和档次这个永恒的主题,我们敢向一切低级质量意识和行为宣战:谁砸大家的饭锅,就把谁的饭碗先砸掉;谁触碰质量红线,谁就得付出惨痛代价!抓质量,上档次,做世界第一,超前追求,走独特三利路;重细节,干精品,铸民族品牌,持之以恒,做真正三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