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国建设报》:
2009年7月,国家标准委员会下达该年度国家标准修订计划,重点是落实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所需项目,其中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给水设备”项目名列其中,该标准的起草单位是青岛三利集团。此前,该企业起草的标准就已作为我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由原建设部发布,2008年6月1日开始实施了。三利集团是何许单位?一个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为何交给一个企业?这还得从一项专利引发二次供水革命说起:
用“触目惊心”来形容我国城镇供水二次污染一点不为过。曾有过统计,据对我国35个城市的调查表明,出厂水经管网输送到用户尤其是高层楼的二次供水后,自来水不合格率增加20%左右,二次供水污染亟需治理。而完成这项污染治理、掀起城镇二次供水革命的就是青岛三利集团。
早在1992年三利起家时就发明了变频供水设备,并创立三利自动化供水设备厂。当时的高层建筑供水大都是水塔、压力罐,水质严重污染,并且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三利非常注重学习,并努力研究国外自动化供水的先进技术,大胆尝试把变频技术用在了供水上,实现了变频调速自动化供水,以改变了传统供水方式。1993年9月,经过山东省省科委技术鉴定,这一新技术、新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生活供水二次加压泵站已经是居民小区和城市高层建筑给水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是因为目前城市给水管网局部水压不够高,还不能将水直接送到高层用户,这样就必须先将市政自来水泄至水池或水箱,然后通过二次加压泵站将水供给用户,以保证每一个用户的用水要求。但由于管理不善、水池、水箱缺乏定期的清洗、二次消毒措施失效以及系统本身的缺陷,造成的水质二次污染已直接影响了供水水质安全,甚至产生了严重的水质污染事故。
如何避免二次供水的污染,关键在于水泵不能接到市政水管上,当时国家供水条例有“禁止外接设备在自来水管网上直接抽水”的硬性规定,以免造成自来水管网有负压有吸程,水压不稳定,从而影响用户用水。三利认为要想彻底解决二次供水存在的污染难题,单靠改变供水设施如水池、水箱的材料是不行的,因为仍是开放式结构,无法做到密封,有空气进入就会带进细菌等微生物,就会产生污染。所以三利把研究目标锁定解决外接设备上,让设备直接市政水管。当时还先后请了17位国内顶尖级的供水专家研讨咨询,但得到的是一致否定,原因是国家法规不允许。
但三利从未放弃自己的想法,继续科研攻关。1997年,三利最终采用真空抑制技术达到了研究的初衷,生产出的设备可以直接市政水管,对水管不产生负压,从而引发了二次供水方式的革命。山东省科委1998年3月对这项名为WXG型变频调速无吸程(无负压)管网(管道)增压给水设备的科技成果给予鉴定,专家认为填补了国内空白。国家知识产权局1997年就将该产品的专利证书授予了三利,2000年,科技部等五部委将这项产品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三利成为中国无负压供水技术的首创者。
作为一家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前瞻性经营理念的高新技术企业,三利非常注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他们现在已拥有各种专利技术1400余项,全面覆盖了其产品的各个方面。但是,他们对有些东西还是无法保护,一些厂家将自己的产品改头换面后以无负压技术的名义销售,导致很多用户采用了所谓的无负压供水设备却没收到理想的效果。
给水设备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用水需求和安全,现在也有很多厂家以价格作为竞争要素,而有的用户也是以此为取舍标准,根本不考虑设备的性能与质量。据了解,给水设备的生产不像其他产品那样可以以流水线的方式成批制造,而是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量身定做,这就决定了它的成本不会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如果同类型的产品价格相差悬殊,低价位产品的质量不能不让人怀疑。由此联想到,现在人们之所以青睐名牌商品,是因为名牌是一种信誉保证。
现在社会上为什么会“冒出”上百家企业生产“无负压”供水设备,是因为三利研制这项技术时没人看好,甚至遭到了社会和同行的嗤笑。但当三利研制成功且销售形势大好时,有些合作企业就仿造三利的产品,于是这些企业就用偷梁换柱的方式替代无负压技术,有的甚至也申请了专利。虽然三利发现后并申请专利复议,最终国家知识产权局也撤消了某些厂家的专利,但那些企业还是打着无负压技术的幌子继续销售,甚至还有一些生产其他供水设备的厂家如制泵企业、不锈钢水箱企业等,因原产品市场已经饱和或衰退,当看到无负压产品前景广阔,也开始进行生产。
其实,二次供水行业的市场非常大,三利不可能全部占领,大家完全可以凭实力在市场上公平角逐。三利不反对竞争,因为竞争能促进行业进步。但对现在市场的混乱状态甚是担忧。三利不是担心其利益会受到侵害,而是担心假冒产品对社会、对用户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