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这个时候,人们都在议论清华大学出了一名才华出众的“馒头神”。此人并非在读的大学生,而是来自贫困山乡的清华大学食堂炊事员张立勇。这位农民工只有中学学历,来到全国最高级的名牌大学打工,但并不觉得比同龄的“天之骄子”们矮一截。他勤奋地自学英语,在食堂卖饭时可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大学生们对话,考托福可拿630的高分(满分670分),令清华学子目瞪口呆,以致于在当时有些学校抢着高薪聘请他当英语教师。
“学历”与“学力”,同音不同义。“学历”只能说明一个人在哪个学校读了几年书,是学习的经历,而“学力”则是“学识的水平和工作能力” 的简称,是学习的能力。“馒头神”并无高学历,但他的学力(至少在英语方面)决不会低于许多学士、硕士甚至博士。事实又一次证明:学历不等于学力。
时至今日,许多单位用人的标准还是只认学历的高低和学校牌子的大小,于是一级压一级,博士压硕士,硕士压本科,本科压大专,大专压中专,名牌大学压普通大学……总之,就是不看真才实学,不看学力。这种旧的陈腐观念不知扼杀了多少人才!一年一度的高考虽然结束了,但还是能感受到社会对高考的关注程度,地铁里还留有“考生专用通道”的字样。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能否发挥相应的作用,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是否可以用于实际工作,二是大学生本人是否能迅速适应环境,具有较强的再学习能力。所以,这样一如既往地应试教育与测试真的有用吗?不得而知。
而在三利,我们的用人理念是五不看:不看学历,不看能力,不看专业,不看感情,不看关系。任何人来到三利,只要思想品质好,事业心强,学习力强,认可公司,就可以在公司长久稳定地发展。领导们一致认为“品质+努力>学历+能力”,因为品质和努力都是每个人内在的软意识,而学历和能力都是后期经历的。学历,说白了就是学习的经历,只代表过去。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公司与其他单位的不同之处,这也正是我们20多年来稳步坚定地一直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品质+努力>学历+能力”,还将继续让我们每一个三利人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并把所学知识高效运用于工作实践,创造出最佳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