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轻盈地划过眉梢,不知不觉又迎来了桂丹飘香的最美八月。提及八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首先想到的无疑就是金秋送爽、满园飘香、硕果累累、中秋团圆。然而,三利大院却不一样,走在三利院区的角角落落,映入眼帘的全都是三利人精心打造的精废品展览;闭上眼,仿佛都能闻到书香的气息,空气中弥漫着的全都是学习的味道。
多看、多听、多总结便是学习的过程。漫步在公司院区,到处都可以看到各岗位员工精心制作的精废品。为了让员工直观地明白工作干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好、什么程度才算是差,自2006年以来,公司每年都组织全体员工制作精废品,供大家学习找差距。公司领导更是煞费苦心,把产品由低到高划分为七个层次,并且每组精废品旁边都有说明,这样一来,员工们在学习的时候就能一眼看出哪个好、哪个差,好的好在哪、差的差在哪,从而指导员工以后工作应该怎么干。俗话说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学习精废品便是提升个人精品意识的方式,也是理论上学习制作精品的过程。
虽说年年都制作精废品,可年年感觉不一样;你经历的越多,感觉到的也就不一样。本次制作精废品过程,档次上肯定要比去年高才行,因此制作时的难度也随之加大。我负责果盘展示与咬花工艺展示两组精废品,这两组都是之前从未加工过的类型,因此,此次展件的制作对我来说也是一项新的挑战。当你看到展台上的精废品时,或许只是感觉挺好看而已,然而对于加工人员来说好看是次要的,更多想到的是加工过程,这就是经历过与未经历过的区别、理论与实践的区别。
制作精品件的过程很难、很头疼,但经历过后你就会不知不觉得到提升,这种提升能够让你忘却过程中的头疼,是一种让你在睡梦中都能笑醒的快乐。在这方面,我个人的总结就是: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理论便无从谈实践;反过来,实践对理论又有良好的完善作用。当然,凡事都不能一概而论,对于所有人都未曾接触过的事物,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进而创造一定的理论。
时光的车轮不停转动,学习的脚步不曾停歇。珍惜眼前所有的学习机会,因为学习也是一种努力,一种通往成功更为便捷的路径。今天的学习可能会成为明天你脱颖而出的资本,今天的偷懒也可能化为明天你懊恼悔恨的泪水。看看身边比你优秀的人还在努力,比你落后的人正在奋力直追,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学习、不努力呢?不要在该学习的时候选择了偷懒,不要在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我们要借助公司提供的发展平台与学习机会,努力提升自己,把自己变得更优秀,把精废品学习化作进步的垫脚石,借助它通向新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