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天绿水红花,小桥流水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信每个人听到这样描述的时候一定会认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世外桃源,是我们追求中的理想家园。其实,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有这么一个地方,这里的人们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概念,那就是集体。
阳春三月,有幸跟随三利考察团来到了这个地方,当我们走下班车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清新淳朴的田园气息迎面扑来,顿时抹去了一路的车马劳顿,我的精神立刻为之一振,这就是此次考察的目的地,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华西村的中心:青山环抱,高塔耸立,整整齐齐的楼群,宽敞的马路,集体经营的各种商场超市正向我们昭示着华西的无限魅力。老书记独特的眼光,果断的决策,造就了华西的今天。从公社到大包干,从华西到大融合,华西之路一步步的发展离不开老书记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孜孜不倦的教导,村里将老书记的思想汇集成一条文化长廊,“土里土气”的话语在华西村随处可见,各种理念跟我们公司的理念也不谋而合。老书记在作报告的短短十几分钟里,谈到了他个人、华西的过去,谈到了年轻化,谈到了华西的未来。老人已八十三岁高龄,讲话依然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充满力量。生命不息服务不止,为华西村奉献一切,是这位世纪老人毕生的追求,这条信念始终贯穿在老书记的工作中,华西村富了不算富,要带动周围的村庄共同富裕;而我们的董事长在创业初期就不断强调将来三利是全人类的,是为全人类谋福利。华西与三利有太多太多的相似之处,每一处的文化理念都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老书记在这次演讲中特别提到了,“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老书记一生只为村民着想,别墅已经建设到了第六代,而老书记还是住在村子刚发展时建的房子里,这跟我们董事长又如出一辙。董事长运用毛泽东思想,实现邓小平理论,将伟人的智慧运用到公司的发展上,抓思想教育、抓员工培训、抓企业发展,二十年沧桑创业路,到今天资产过亿仍过着朴素的生活,家里的摆设是当初搬到青岛时的家具用品,住房也是跟员工住一样的职工公寓,董事长从不舍得为自己为家人多花一分钱,但为了员工,董事长付出了胜于家人百倍的关心,他曾多次在百忙之中到餐厅查看饭菜质量,到职工宿舍慰问员工的住宿情况,为了员工的医疗更是不惜投入。一幕幕,一桩桩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这就是董事长的大爱。
在华西,有老书记这样一位朴实的农民为了村民将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搬到了华西,有雄伟的天安门,也有古老的凯旋门,有赵州桥,也有万里长城,有充满现代气息的悉尼歌剧院,还有乡土风情的农民公园,让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尽览世界风光,正是亦洋亦土,亦城亦乡。华西博物馆让全社会知道华西的今天不是靠运气得来的,正在建设中的 “空中华西村”,更彰显着华西人的胸襟与气魄,生气盎然的温室大棚更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感受着华西,思绪飞回了三利。三利的辉煌离不开董事长追求高质量,高档次的要求。工作上是敌人,工作以外是亲人,公司把员工当亲人,员工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看看千亩产业园的建设,新西兰度假村的规划,三利的发展势不可挡,在三利这个大平台上,真心付出,真打实干,每一位员工坚定信念跟着董事长走,“天下第一企”将很快实现。
当老书记与董事长亲切交谈的时候,两双历经沧桑的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这是心与心的交流,那一幕让我们永远铭记于心。
时光短暂,别了,金塔;别了,世界公园;别了,华西的村民们。华西一行让我回顾了三利的昨天,期待三利的明天。此时,三利人想说:明天,富而强、大而美的三利欢迎华西的朋友来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