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扫卫生,多么简单、多么容易的事情公司为什么要兴师动众、大张旗鼓地去抓?董事长三令五申经常要求大家:“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好”,“把你会做的、知道怎么做的事做好,做到最佳点”,这种要求高吗?这种要求难吗?答案是否定的,可为什么就是这种不高不难的要求,大家却经常做不到?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我们的民族素以勤劳、勇敢而著称于世,可不知何时却也和“马马虎虎、大概、差不多”这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恶习结下了不解之缘。干任何事情,不求干好、干精,而仅仅满足于做了,注重做的动作,不注重做的结果,有的人非常勤快,却不用心、不用脑干活,辛辛苦苦干到最后,结果一团糟,却还振振有词地辩解,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嘛!这种“没有功劳还有苦劳”的托辞便成了大家公认的原谅错误的慰藉品。长期以来,企、事业单位对员工绩效考核的唯一依据就是劳动时间,而不是劳动结果,上班满八小时就拿够一天的工资,上班满24—26天就拿够一月的工资,至于干了多少活,干得好不好,与工资没太大关系,长期以来的这种“大锅饭”的利益分配方式,养成了人们出工不出力、只注重做、不注重做好的不良习惯。习惯成自然,到今天,一要求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大家还不习惯,工作质量与工资挂钩大家甚至反感,接受不了。
“大锅饭”养了一批懒汉,养了一批混子,养了一批骗子,他们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低下,工资却没有受影响,但这种工资是统一低下,低到难以维持生计,他们却心安理得,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患贫而患不均”的传统。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低下,导致生产能力低下,从而导致国家的经济贫困落后,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远远甩在后面。
改革开放以来,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到人们竞争意识的形成;从对外开放,到分配制度的改革;从人们观念的改变,到行为方式的调整,整个社会开始从注重现象,到注重效果,人们的待遇开始与绩效挂钩。观念改变容易,但长期以来形成的行为习惯改变起来可就不那么简单了。这正是我们开始说到的,把你会做的、知道怎么做的事情做好,可为什么董事长三令五申要求大家还是做不好的根本原因之一。既然我们意识到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低下的危害,找到了其根本原因,我们就必须加大力度去改正。
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马马虎虎、粗枝大叶、粗制滥造等不良习惯从何做起?
董事长教导我们,从打扫卫生这种最容易、最简单的、人人都会做的小事,也是大家不愿、不屑一顾的小事开始。事先培训,让员工明确打扫标准和要求,学会达到标准的打扫程序和办法,然后现场做出样板指导大家实际操作,反复训练,精益求精,以此来提升全员的精品意识,训练大家“把会做的、知道怎么做的小事做好,做到最佳点”的行为习惯。
这一指示一开始不被员工所理解,有些人认为,这是小题大做;有些员工以有更重要的工作为由不愿以此小事耽误时间;检查卫生过程中,检查人员严格一些,有些人便认为是吹毛求疵,非常反感等等。
目前,相当一部分人,特别是年轻人,心里非常浮躁,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好高骛远,会干的事不屑干,总是试图干自己干不了或不会干的事,以此显示自己的了不起,到头来是一事无成。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要想成功,先把小事做好——这是被许多成功人士用实践证明了的真理,非常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这么简单的道理却被相当一部分人忽视。试想一下,一个连最简单的小事都做不好的人,何谈成就一番大事业呢?所以我们要有所成就,必须从做好每一件小事开始,用敬业、勤奋、精细、规范来铺就你通往成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