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大多数人意识不到的质量标准,没有大多数人接受不了的管理力度,就不可能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青岛三利集团
无论是在刀光剑影、你死我活的商战里,还是在进退维谷、纵横捭阖的谈判中,强大的产品竞争力永远都是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是谈判桌上压倒对手最有效的砝码,更是主宰市场、称雄行业的最佳武器!可以说,有着强大产品竞争力的企业,才有长久稳定发展的前提与根本。
可是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的摸索与寻觅,随着物质资源极大的丰富与国民素质和管理理念的逐步提高,市场上出现的各类新闻,却让我们再一次的陷入了迷惑之中,于是我们不禁要产生这样的疑问:“产品,你的竞争力到底来自于哪里?”
从妇孺皆知的三鹿奶粉的一夜垮台,再到名噪一时的双汇火腿瘦肉精事件;从披着“意大利制造”外衣的达芬奇家具质量丑闻,再到素以严谨著称的德国西门子冰箱门问题。一串串的是是非非,一件件的曲曲折折,这些新闻的背后,都隐藏着同样的问题。不是企业中的质量标准意识模糊就是内部的管理体制出现了问题!于是,才出现了我们看到的如此多的不堪与丑闻。
然而三利,却用着一种简单到有些质朴的话语,时刻提醒着我们,警示着我们,我们产品的竞争力来自于哪里,我们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于哪里,我们三利人独特的竞争力来自于哪里?
是大多数人都无法想通、无法理解的质量标准,大多数人认为的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的意识;
是大多数人都无法接受、无法正视的管理力度,大多数人认为的尖酸刻薄、没事找事的手段和方法。
也恰恰是因为有这些多数人都没有办法理解的事情,而我们三利却骄傲地向着前方迈进。因为我们知道这些是正确的,这么做是对的,于是我们才有属于我们自己独特和强大的产品竞争力,才有这让对手不敢直视的气魄与态度!
如果,我们只有大多数人都有的一般意识,那就相当于没有意识。因为你有的,别人同样也有;
如果,我们也接受着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管理力度,那相当于没有管理,因为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团队的目标达成,而不是为了考虑每个个体的接受程度。
可想而知,如果我们真的是这样,那么产品的竞争力又从何谈起呢?
朴实无华的一句文化理念,值得我们挖掘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产品的竞争力取决于软性的指标,而并非硬性的物质,因为硬性的东西,客观的事物,都是可以由钱或者资源置换得到的,也就是说明了,你能得到,别人同样可以得到,你的对手也能得到。于是,三利的文化理念告诉我们,不是先进的设备设施,不是领先的科学技术,因为这些都是硬性的事物,能不能给产品附加上强大的竞争力,取决于软性的思想、软性的意识、软性的管理手段与方法。这也说明了软性的比硬性的更有价值!
没有大多数人意识不到的质量标准,没有大多数人接受不了的管理力度,就不可能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一句正气凛然的话语,从三利人口中喊出,是那么合情合理!它不仅仅是一条文化理念,更是我们三利人做人做事的态度,我们不随波逐流,我们不亦步亦趋,我们就是这样独特出众,我们更是这样光明磊落。
我们三利人,就是有这样质量标准意识的少数人;
我们三利人,就是能接受这种管理力度的少数人;
我们三利人,更是缔造这样神话与传奇的一群人!